| 问题和现象 | 
原因 
 | 
解决方法 
 | 
一、 
 
显 
色 
淡 
灵 
敏 
度 
低 
 | 
1 、加试剂造成污染 
 | 
加液时最好悬空加入(高出板孔面 0.5cm ) 
 | 
2 、试剂、样品使用前未能平衡 
 | 
使用前试剂样品置室温平衡 15 分钟左右 
 | 
3 、恒温箱温度不足 37℃ (或水浴锅温度不足 37℃ ) 
 | 
孵育反应期间检察并控制好温度 
 | 
4 、移液器吸量不足,吸头内壁挂液太多或本身吸头不清洁 
 | 
校正移液器,吸头要配套,每次装吸头要牢固,吸头一次性使用 
 | 
5 、孵育反应时间不足 
 | 
准确计时 
 | 
6 、人工洗板时冲击力太大,洗涤液浸泡时间太长, 
洗涤次数增加 
 | 
减少洗涤冲击力,按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浸泡,准确记住洗涤次数,并戴手套洗板 
 | 
7 、试剂滴加量不足或顺序颠倒 
 | 
加显色液时,先加显色剂 A ,后加显色剂 B ,注意加入量的准确性 
 | 
8 、显色剂反应时间不足 
 | 
试剂盒显色反应时间精确 30 分钟 
 | 
9 、显色反应避光不佳 
 | 
使用专门的暗格进行显色反应 
 | 
二、 
 
重 
复 
性 
差 
 | 
1 、加试剂造成污染 
 | 
加液时悬空加入(高出板孔 0.5cm ) 
 | 
2 、样品体积多少不一,加样时间的长的短 
 | 
重复某一样品尽可能与第一次接近,平行的孔内的加样操作应保持一致 
 | 
3 、样本加入后未混匀 
 | 
加完样后要轻轻振荡并在桌上做圆周运动以混匀 
 | 
4 、测量波长不对 
 | 
按说明书严格操作 
 | 
5 、酶标仪重复性差 
 | 
校对酶标仪 
 | 
6 、操作过程中个别孔液体外溅 
 | 
稳拿稳放,小心混匀,防止外溅 
 | 
7 、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组分混淆 
 | 
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
 | 
8 、瓶盖相互交叉使用 
 | 
不同组分的瓶盖不能混用(特别是标准品) 
 | 
9 、洗涤不正确 
 | 
尽量用洗板机洗涤。手洗时应戴上手套,尽量避免交叉污染, 
 | 
10 、孵育条件不一致(如:一次用水浴,一次用恒温箱) 
 | 
水浴温育较恒温箱显色深,最好采用水浴,恒温箱的温度应控制在 37℃ 
 | 
11 、其它杂物掉入孔内、不慎多加或少加试剂 
 | 
用记号笔圈上便于分析、多加时显色深,少加则浅 
 | 
12 、操作人员不一致 
 | 
最好是一人操作或熟练人员操作 
 | 
13 、加样量不一致 
 | 
尽可能使用同一移液器和装紧吸头 
 | 
14 、加试剂前未混匀 
 | 
加试剂前请混匀试剂 
 | 
三、 
 
出 
现 
白 
板 
或 
吸 
光 
度 
值 
很 
低 
 | 
1 、终止液当显色剂使用或终止液误作洗涤液稀释 
 | 
每次配置时均应看清标签标明物质 
 | 
2 、洗涤液配置时有误 
 | 
仔细阅读说明书,按说明书配置 
 | 
3 、漏加抗体或酶 
 | 
注意不要漏加 
 | 
4 、试剂未平衡,产生气泡 
 | 
从冰箱中取出试剂至少平衡 15min 再进行实验 
 | 
5 、试剂过有效日期 
 | 
更换试剂盒 
 | 
6 、试剂失效(有效期内) 
 | 
请查看试剂的有效期限,与我公司联系 
 | 
7 、读数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
 | 
对试剂和血清进行稀释时可能稀释的浓度不对,请检查稀释浓度 
 | 
8 、加样时孔内产生气泡 
 | 
使用加样枪加样时,请仅使用第一档,以防止气泡产生 
 | 
四、 
 
全 
部 
都 
有 
色 
 | 
1 、显色剂受光照时间较长,或污染 
 | 
使用中注意避光,避免交叉污染 
 | 
2 、整批样品放置时间过长,样品污染 
 | 
样品保持新鲜,或低温保存,防止污染 
 | 
3 、洗涤不充分,样品中其它成分残留,或酶残留 
 | 
按说明书充分洗涤 
 | 
4 、酶结合物反应时间或底物显色时间超过较多 
 | 
按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内操作 
 | 
5 、加量过多 
 | 
加酶前检察移液器调节是否准确 
 | 
6 、吸头重复使用,未洗净或消毒不完全而用于加酶或显色剂 
 | 
吸头尽一次性使用 
 | 
五、 
 
出 
现 
花 
板 | 
1 、手工洗板失败,洗液在洗板时被吸头污染 
 | 
加液时最好悬空加入(高出板孔 0.5cm ) 
 | 
2 、洗板后未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 
 | 
洗板后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,不要中断实验去从事其它事情 
 | 
3 、板孔内试剂时未能充分混匀(如:显色过程) 
 | 
加完样后要轻轻振荡并在桌上做圆周运动以混匀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