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 中文繁體   English
关于公司 新闻中心 公司产品 研究开发 投资者关系 招才纳贤 联系我们
 
 
 
新闻
 
高难高精“药物小车”中国也能造   2009-06-18

复旦张江成功“突围”,全球首个二代脂质体药物仿制药已上市

解放日报讯 (记者 章迪思)被比喻为“药物小车”的脂质体,长期以来只有国外公司能够制造。不过,现在我国的制药企业已将关键技术破解。记者日前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获悉,他们已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二代脂质体药物仿制药“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”,并已正式上市。这不仅对于国内肿瘤患者是个好消息,也打破了此前美国强生公司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。

众所周知,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普遍的方法之一。但它的缺陷也日益显现,例如“精准度”不高,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,也会“误杀”正常的组织和细胞。因此科学家正在不断寻找解决方案。“脂质体”就是他们找到的方案之一,它是一种新型的纳米靶向药物载体,如同一辆“小车”,可将药物精准地运到靶点,不仅提高精准度,还能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,使药力更持久,减少毒副作用。因此脂质体被国内外医药界纷纷看好,尤其是第二代脂质体技术,被誉为制剂学“皇冠”,但只有强生公司拥有其专利,其“代表作”之一,就是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,它运用脂质体技术,改进了传统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药效。

对于其他公司来说,要想不支付专利费而进军脂质体药物市场,必须绕过重重技术壁垒,用自己的技术制造出同样水平的脂质体。虽然做的是仿制药,但难度不亚于开发新药,因此此前一直无人成功“突围”。我国从20年前开始研究脂质体药物,但大多无法完成大规模产业化的“临门一脚”。复旦张江公司多年前就已建立脂质体制剂平台,力争破解这一技术迷局。在他们的方案中,“PEG修饰”是一大亮点。普通脂质体进入体内后,会迅速被网状内皮系统捕获,从体内消失;而用了这一方法后,脂质体不再那么容易被吞噬,能延长在体内循环的时间,有助于药效发挥。产业化方面,他们将脂质体制备的各单元技术有机结合,建造了国内首条符合GMP要求的自动化生产线,每批可生产10000支制剂。此次上市的“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”,各项指标均和国外同类药一致,是治疗乳腺癌、淋巴癌等癌症的一线化疗方案药物。
(解放日报,03版:科教卫新闻·综合新闻

友情链接  |  网站地图  |  法律声明 © 2007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沪)-非经营性-2019-0143    沪ICP备10027510号-1